时间:2022-09-02 23:12:46 | 浏览:4339
随着母行半年报披露完毕,理财子的业绩情况也一同揭晓。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共有20家上市银行发布了旗下理财子的二季度经营情况,合计实现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达7成。
具体来看,在18家披露同比数据的理财子中,共有16家取得盈利正增长。招银理财达到20亿元盈利规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0.66亿元,同比增长约32.7%。兴银、建信分别以19.58亿、19.13亿紧随其后;中银、农银、信银净利润也突破了10亿元。
城农商行理财子利润增速强劲 另有两家盈利现波动
从增速来看,由于开业时间相对较晚,上年同期数据基数较低,城农商行理财子的净利润在上半年实现翻番。据杭银理财披露,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212%至7.41亿元,领跑城农商行;青银理财实现净利润2.04亿元,而上年同期仅3200万元;此外,唯一一家农商行理财子渝农商理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幅达184.17%。
不过,上半年有两家理财子遭遇盈利“波动”。具体来看,兴银理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58亿元,同比小幅减少1.26%;而平安理财盈利波幅较为明显,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92亿元,较上年同期实现的8.2亿元,下降逾五成,该公司2021年全年实现净利润达16.16亿元。
在整体行业盈利颇丰的同时,也有银行披露了为投资者创收的具体情况。例如,上海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理财子自主发行产品与母行原存量产品为客户实现收益72.49亿元,同比增长25.57%,已到期产品均未破净,实现收益基本达到或高于业绩比较基准。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此前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数据显示,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其中,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69亿元,同比增长1.65倍。
招银领跑存续量 工银、农银产品规模降幅较大
从整体产品规模看,招银理财的产品存续规模居行业首位,截至上半年末,该公司管理理财产品余额为2.8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0%。增速方面,中信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及信银理财产品规模约为1.6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49亿元,增幅达17%;中邮、光大以及杭银、南银等城商行理财子的产品余额也较上年末增长超10%。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国有六大行中,除前述中邮理财与未披露相关数据的中银理财外,与上年末相比,工银、农银、交银以及建信理财的产品存续规模出现不同程度缩水,这4家理财子的合计存续规模约为6.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26万亿元减少了近5600亿元。
具体来看,工银理财上半年末的产品规模为1.82万亿元,较年初下降9.8%;农银理财披露,上半年末规模为1.68万亿元,降幅达7.77%;此外,交银、建信理财的产品余额也分别较上年末缩减6.22%、6.46%。
“银行理财公司产品规模在今年一季度降幅最为明显,当时受到俄乌战争、疫情等多重影响,一些产品出现了破净的情况,客户赎回增多,产品回撤规模上升。”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认为,随着股市企稳后,理财公司适当调整产品策略,整体产品规模止跌回升,但较2021年末仍然有一定下跌。另外,随着多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开业逐步铺设产品线后,加强营销力度,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
建信理财追加50亿权益投资 交银小幅缩减
回顾上半年,3、4月份在股债市场波动影响下,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一段时间亏损比例上升,包括破净、负收益等现象,权益资产配置变动引发投资者的关注。
财联社记者此前在梳理个别理财产品运作报告后发现,与上年末相比,部分理财产品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存在收敛迹象。例如,交行日前披露的理财业务半年度报告显示,该行理财产品在上半年末的权益类投资金额约为94亿元,这较上年末小幅缩水了3.79亿元。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在上半年选择逆势加仓权益类资产。有银行理财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有理财公司选择在上半年低点时加仓了部分权益资产,尤其是在4月末至5月期间一系列会议突出“稳增长”,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推动权益市场逐步开启修复,这轮反弹主要依靠光伏、新能源车等成长股的估值回升取得了可观涨幅。
青岛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该行理财投资资产余额1928.9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1.54亿元。拆分来看,该行理财投资配置资本市场类资产35.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8亿元,占比也由1.78%小幅上行至1.83%。
据兴业银行披露,在兴银理财管理的产品中,上半年末的权益类产品余额为24.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77%,而混合类产品余额则由上年末的1491亿元下降至1098亿元;此外,建行半年报亦显示,建信理财运作产品投资权益类资产为203.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约52亿元。
本文源自财联社
目前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比例很高,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占全部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约93%。各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会制定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并对每个产品进行评级,同时也会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评估。
图片来源:摄图网资管新规今年起全面落地实施,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3月14日,福建银保监局发布的《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风险提示》指出,随着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净值面临波动风险,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原有的预期收益率不复存在。
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不同、期限不同,流动性好坏也不同。有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在到期之前一般都不能赎回,此时到期期限的长短就决定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高低。显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来说,最好就是选择可以随时赎回的理财产品,再不济也要选择到期时间或定期开放赎回时间较短的理财产品,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则不买或少买。
一般情况下那些年化收益率低于3%的基本上都是非常安全的,这类理财产品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亏损,而且收益到期之后基本上都能够正常获得。而对那些年化收益率在3%~5%之间的理财产品,尽管这些理财产品有一定的风险,但风险非常小,到期之后基本上都能够连本带息拿回来。
金融界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2019.10.7-2019.10.13)【本期摘要】本周银行共发行1907款理财产品 环比增加1396款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反弹至4.07%交行、华夏及民生银行的产品发行量位居前三交通银行134款产品平均预期最
据央视财经,近段时间,有投资者收到了银行的通知,自己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根据银行公告,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营后,将在约定的几个工作日之内,把投资者的本金及收益返还到原账户。业内人士表示,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从预期收益型转变为净值型,部分产品提前终止运作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回落,投资者的心态是不是更积极了呢?她说,尽管近期市场回暖,但由于投资者切身领教了一把“市场有风险”,如今面对银行理财产品时,普遍比以往更谨慎了。资深市场人士刘煦然分析:“更多的产品创新、更加明确的产品定位,以及给投资者更加合理的风险收益偏好的回报比,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选择业务突围的一个重要方向。
就收益波动原因来看,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产品投资的资产价格出现波动,近期受国际环境影响,不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均出现明显调整,使得理财收益率下跌;
因此,在进行投资前,建议投资者参阅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以确定该产品的投资范围,并判断该投资范围是否符合自己与家庭的投资偏好。因此,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包含这笔费用,但仍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阅读《产品说明书》,确认、比较超额业绩报酬等的费率,以便做出更适合的决定。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由于银行“固收”理财是传统强项,收益率多数超过了同业存单,叠加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竞争,同业存单理财产品的销量可能不会如公募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那样火爆,整体销售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除了工银理财之外,今年以来还有招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发行同业存单类理财产品,产品预期收益率为2%-36%之间,募资规模则从20亿元到1000亿元不等,先后推向了市场。
随着母行半年报披露完毕,理财子的业绩情况也一同揭晓。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共有20家上市银行发布了旗下理财子的二季度经营情况,合计实现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达7成。具体来看,在18家披露同比数据的理财子中,共有16家取得盈利正增长。招银理财
郭田勇认为,随着银行理财打破刚兑,理财产品也在逐渐针对中低风险、中等风险、偏高风险的客户分层分类,未来可能会去尝试满足各类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专家建言银行理财评价体系遵守“三原则”市场需要独立、客观、权威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在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客观公正、动态评级的基础上,帮助投资者在纷繁芜杂、规模庞大的理财产品中找到适合自身风险偏好与投资预期的产品。
虽然很多人还是比较相信银行和银行的工作人员,但也有很多人遇上过这样的问题,在银行办理存款的业务时,被误导,购买了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在这里提醒大家,我们在银行办理的相关业务,哪怕是为了提高收益,也要注意以下的几个套路。
18Aug专家认为,净值化管理对理财机构的产品设计、销售、投研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报记者彭妍近期,多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提前终止旗下的理财产品。记者对相关信息梳理后发现,近两个月以来,包括信银理财、农银理财、盛京银行、日照银行、浦发银行、中原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或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将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
前述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投研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常理财产品协议里会有提前终止的条款,会对产品规模或收益率进行设定,有的产品只有几百万或者小几千万,很难进行投资,像很多债的起购规模就是几千万。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有可能引发投资者的不满,进而对银行声誉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