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8 20:18:44 | 浏览:3063
在经历了转型之后,银行理财的面貌可以说是焕然一新了。正因如此,对投资者来说买银行理财的方法也应该有所改变。那么,银行理财怎么买比较合适呢?
银行理财怎么买比较合适?首先,就是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风险相匹配的产品。银行理财的风险等级分为5个等级,等级越高风险也越高。不过,以前风险最高的R5级,更多像是摆设,鲜有银行理财产品能达到这个级别,所以闭着眼睛买都不怕。
可在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出现后,任何一个风险级别的银行理财都有一定概率会出现,R5级也不再是摆设。所以在买银行理财时,务必先弄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以及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最好不要买超出自己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
其次,就是根据自己的流动性偏好买。银行理财有固定期限的产品,也有无固定期限的产品。有固定期限的产品中,可以选择的期限有很多,从7天到5年,各种期限的都有。
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不同、期限不同,流动性好坏也不同。无固定期限的产品中,有的随时都可以把理财产品里的钱赎回,有的则只能定期赎回。有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在到期之前一般都不能赎回,此时到期期限的长短就决定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高低。
显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来说,最好就是选择可以随时赎回的理财产品,再不济也要选择到期时间或定期开放赎回时间较短的理财产品,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则不买或少买。对流动性要求不高的则相反,应该去买那些期限较长并有机会取得更高收益的银行理财。
再次,就是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买。如今的银行理财,净值型的产品占比已经达到了90%以上,所以随便买一款可能都是净值型的。
而作为净值型产品,对于买入时机的把握就更为重要。时机把握得不好,不仅有可能赚得少,而且还有可能会亏钱。因为买净值型理财,是赚是亏完全取决于理财产品的净值涨跌,在短期内净值型理财的净值必然会有涨有跌。
所以,只有选择恰当的时机买,才能取得更好的收益。
最后,就是要理性看待理财产品的过往业绩。在银行理财全面转向净值型后,银行理财就不会有预期收益率了。我们所看到的业绩基准收益、成立以来的收益率等等,其实都是历史收益率。
然而,由于净值型理财的净值波动的不确定性较大,有的时候可能净值涨得比较快,有的涨得比较慢甚至不涨,所以用历史上某段时期的收益率作为未来收益率的参考,可能就会出现较大偏差。
正因如此,在选择银行理财时,对于理财产品的过往业绩要理性看待,不能看着谁的过往业绩好就买谁。更好的方法,就是以过去较长时间的平均收益率来作为参考。
把握好以上几点,买到自己想要的就不难了。
目前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比例很高,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占全部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约93%。各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会制定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并对每个产品进行评级,同时也会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评估。
图片来源:摄图网资管新规今年起全面落地实施,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3月14日,福建银保监局发布的《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风险提示》指出,随着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净值面临波动风险,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原有的预期收益率不复存在。
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不同、期限不同,流动性好坏也不同。有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在到期之前一般都不能赎回,此时到期期限的长短就决定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高低。显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来说,最好就是选择可以随时赎回的理财产品,再不济也要选择到期时间或定期开放赎回时间较短的理财产品,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则不买或少买。
郭田勇认为,随着银行理财打破刚兑,理财产品也在逐渐针对中低风险、中等风险、偏高风险的客户分层分类,未来可能会去尝试满足各类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专家建言银行理财评价体系遵守“三原则”市场需要独立、客观、权威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在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客观公正、动态评级的基础上,帮助投资者在纷繁芜杂、规模庞大的理财产品中找到适合自身风险偏好与投资预期的产品。
一般情况下那些年化收益率低于3%的基本上都是非常安全的,这类理财产品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亏损,而且收益到期之后基本上都能够正常获得。而对那些年化收益率在3%~5%之间的理财产品,尽管这些理财产品有一定的风险,但风险非常小,到期之后基本上都能够连本带息拿回来。
金融界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2019.10.7-2019.10.13)【本期摘要】本周银行共发行1907款理财产品 环比增加1396款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反弹至4.07%交行、华夏及民生银行的产品发行量位居前三交通银行134款产品平均预期最
虽然很多人还是比较相信银行和银行的工作人员,但也有很多人遇上过这样的问题,在银行办理存款的业务时,被误导,购买了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在这里提醒大家,我们在银行办理的相关业务,哪怕是为了提高收益,也要注意以下的几个套路。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回落,投资者的心态是不是更积极了呢?她说,尽管近期市场回暖,但由于投资者切身领教了一把“市场有风险”,如今面对银行理财产品时,普遍比以往更谨慎了。资深市场人士刘煦然分析:“更多的产品创新、更加明确的产品定位,以及给投资者更加合理的风险收益偏好的回报比,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选择业务突围的一个重要方向。
就收益波动原因来看,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产品投资的资产价格出现波动,近期受国际环境影响,不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均出现明显调整,使得理财收益率下跌;
因此,在进行投资前,建议投资者参阅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以确定该产品的投资范围,并判断该投资范围是否符合自己与家庭的投资偏好。因此,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包含这笔费用,但仍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阅读《产品说明书》,确认、比较超额业绩报酬等的费率,以便做出更适合的决定。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由于银行“固收”理财是传统强项,收益率多数超过了同业存单,叠加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竞争,同业存单理财产品的销量可能不会如公募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那样火爆,整体销售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除了工银理财之外,今年以来还有招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发行同业存单类理财产品,产品预期收益率为2%-36%之间,募资规模则从20亿元到1000亿元不等,先后推向了市场。
随着母行半年报披露完毕,理财子的业绩情况也一同揭晓。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共有20家上市银行发布了旗下理财子的二季度经营情况,合计实现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达7成。具体来看,在18家披露同比数据的理财子中,共有16家取得盈利正增长。招银理财
据央视财经,近段时间,有投资者收到了银行的通知,自己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根据银行公告,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营后,将在约定的几个工作日之内,把投资者的本金及收益返还到原账户。业内人士表示,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从预期收益型转变为净值型,部分产品提前终止运作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18Aug专家认为,净值化管理对理财机构的产品设计、销售、投研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报记者彭妍近期,多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提前终止旗下的理财产品。记者对相关信息梳理后发现,近两个月以来,包括信银理财、农银理财、盛京银行、日照银行、浦发银行、中原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或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将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
前述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投研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常理财产品协议里会有提前终止的条款,会对产品规模或收益率进行设定,有的产品只有几百万或者小几千万,很难进行投资,像很多债的起购规模就是几千万。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有可能引发投资者的不满,进而对银行声誉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