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8 20:19:30 | 浏览:8198
近段时间以来,由于A股震荡回调,多只理财产品净值下跌。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全市场共有1628只产品最新单位净值小于1。
面对逾1600只产品破净,多家理财公司近日通过推文、漫画等多种形式科普理财净值化等相关金融知识,分析近期理财产品净值走低的原因,并建议投资者不必纠结短期净值的波动,不妨将投资视野放长远。
工银理财:
给专业机构更多耐心和信心
工银理财表示,近期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了一定回撤,主要受到国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共振调整的影响。
图片来源:工银理财微信公众号
工银理财建议,作为理财产品投资者,坚持长期主义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方法,短期浮亏不代表最终的投资结果,对此不必过于恐慌,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首先,理性看待风险事件带来的短期波动,也给专业机构更多耐心和信心。其次,审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风格相匹配的理财产品类型。最后,优选并长期持有值得信赖的理财产品,熨平市场的短期波动风险。
交银理财:
不妨将投资视野放宽放远
交银理财强调,产品净值阶段性的回撤和产品到期时的实质性亏损不是一回事。当购买的理财产品具有长期稳定盈利能力时,暂时的浮盈浮亏只是整个曲线中的一个阶段。
图片来源:交银理财微信公众号
交银理财强调,2022年,春节后债券市场经历了快速下跌。但市场阶段回调不影响长期投资逻辑的配置价值。投资者不宜纠结短期净值的波动,不妨将投资视野放宽放远,借助具备专业投研能力的理财产品,捕捉市场的好机遇。
中邮理财:
建议用更多耐心坚持长期持有
中邮理财日前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表示,市场经历短期调整和变动是正常现象,股票和债券市场经过前段时间的下跌,部分品种已经出现配置价值。对此不必恐慌,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产品净值短期波动,用更多的耐心坚持长期持有,换取满意收益。
光大理财:
相信坚守是更好的选择
光大理财旗下的阳光橙增盈稳健系列产品管理团队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表示,“近半年以来国内股票市场走势疲弱,尤其是近期国内股票和债券均出现一定下跌。在股市大幅回落的背景下,增盈系列产品的平均回撤控制在较低水平,凸显出稳健低波动的特点。”
该团队进一步表示,“低位建仓,机会或大于风险,站在目前的时点,境内股票的整体估值已经不贵,债券待阶段性调整后也将出现配置价值。而随着本轮调整结束,相信坚守是更好的选择,我们希望产品在未来1-2年有较好的收益水平。”
华夏理财:
建议拉长期限看待产品表现
华夏理财则通过推文向投资者科普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原因。
对于净值下跌投资者是否一定会亏损,华夏理财表示,理财产品的净值随所投资的投资品价格变化而变化,可以理解成“浮亏”或“浮盈”,只有在投资者赎回或产品到期时才会真正变为实质性的亏损或盈利。所以建议投资者在充分考虑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不过分聚焦短期波动,拉长期限看待产品表现。
理财产品赎回压力几何?
尽管近期多只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撤,但多位专家认为,理财产品赎回压力不会太大。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杨荣表示,银行理财的回撤较小。对比配置同类资产的产品,银行理财整体表现相对稳健。而且理财产品是绝对收益型产品,作为中长期投资产品,收益率相对稳定,没有更好的资管产品能够替代。
此外,银行理财在向投资者让利。杨荣称,年初至今,多家理财公司下调数十只产品的费率,涉及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活动期间的赎回费等,部分费率已经降至0。“减费让利不仅仅是为了扩大销售,更重要的是银行理财试图向市场传递信心,将管理人和投资者的利益进一步绑定,强化利益长期一致性。”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可以从理财到期情况推算其潜在的赎回压力。按收益类型划分,银行理财产品目前以非保本型为主,非保本型理财产品3-4月到期数量最多。按基础资产划分,债券型理财产品集中在3-6月到期。银行理财短期内到期压力较大,长期来看,到期压力保持在正常水平。
编辑:郑雅烁
面对逾1600只产品破净,多家理财公司近日通过推文、漫画等多种形式科普理财净值化等相关金融知识,分析近期理财产品净值走低的原因,并建议投资者不必纠结短期净值的波动,不妨将投资视野放长远。投资者不宜纠结短期净值的波动,不妨将投资视野放宽放远,借助具备专业投研能力的理财产品,捕捉市场的好机遇。
7月国有行和股份制行固收类产品收益率排行榜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旗下的“熠盈利之分行特供2号理财计划(南京分行专属)”、“悦盈利专享2003期”和“启臻逐月之颐享精选2102期理财计划(半年分红)”依次位居前三位,近六个月收益率分别为729%、389%和339%。
目前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比例很高,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占全部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约93%。各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会制定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并对每个产品进行评级,同时也会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评估。
据央视财经,近段时间,有投资者收到了银行的通知,自己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根据银行公告,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营后,将在约定的几个工作日之内,把投资者的本金及收益返还到原账户。业内人士表示,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从预期收益型转变为净值型,部分产品提前终止运作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从收益表现看,在排名前3的产品中,兴银理财独占两席,“天天万利宝稳利8号L款净值型理财产品A”、“天天万利宝稳利恒盈7号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第15期A”二季度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159%和1048%,位列榜单冠军和季军。
P2P覆灭之后,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投资回报相对比较高的机会的,比如说各种各样的或明或暗的理财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基金,人家也能给你提供6%、8%的年回报。比如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买银行理财的人也开始抱怨了,大家说什么以往我们买银行理财是保本保息的,银行理财给的年化回报并不高,4%、45%没有超过5%的,我们为什么要买这么低的回报?
对此,理财公司应主动加强自身投研能力,为其配置最合适、风险收益比最好的资产,同时在销售环节中也要加强引导,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推荐适当的理财产品,并详细告知风险,做好投资者教育。业绩比较基准并非实际收益理财公司要提高投研能力除了据市场情况调整业绩比较基准外,理财公司在理财产品销售新规出台之后,对于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标注也更加详细、谨慎,并提示投资者业绩比较基准并非“预期收益率”。
财经新闻理财公司投资和交易人员不得直接持有境内外股票中国银保监会周四发布《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其中提到理财公司投资人员和交易人员不得直接持有、买卖境内外股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者员工持股计划的除外;不得从事与本机构有利益冲突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资管新规今年起全面落地实施,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3月14日,福建银保监局发布的《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风险提示》指出,随着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净值面临波动风险,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原有的预期收益率不复存在。
银行存款以安全性高、流动性好著称,但是相应的收益率也是各种理财产品中最低的。目前银行存款的国家基准利率是整存整取一年期定期15%,二年期定期21%,三年期定期275%。银行存款和大额存单可以在基准利率上上浮不超过60~80个基点。
运作模式上,除光大理财的“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8”和建信理财的“安享固收类按月定开式(最低持有5年)养老理财产品”为开放式净值型外,其余35款产品均为封闭式净值型。其中,建信理财的“安享固收类封闭式养老理财产品2022年第6期”无净值披露,因此有效统计样本共16款,统计截至时间为2022年8月9日。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2022年银行理财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叠加一季度股债市场双重调整,银行理财历史上首次出现较大的净值压力。与理财产品较快的市场化投资运作转型不同,理财客户对理财净值的波动尚需时间适应。记者了解到,已有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回落,投资者的心态是不是更积极了呢?她说,尽管近期市场回暖,但由于投资者切身领教了一把“市场有风险”,如今面对银行理财产品时,普遍比以往更谨慎了。资深市场人士刘煦然分析:“更多的产品创新、更加明确的产品定位,以及给投资者更加合理的风险收益偏好的回报比,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选择业务突围的一个重要方向。
Wind数据显示,7月以来,共有16家银行理财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合计调研次数达213次,调研上市公司家数达208家(含同一公司被多次调研)。据联创电子8月8日晚间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873亿元,同比增长130%;
理财公司最新“画像”来了!近日,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上半年理财业务报告陆续披露,同时,部分上市银行半年报也公开旗下理财公司业绩。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各类数据了解到,在经历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上半年,部分国有大行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缩水”,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