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2 23:13:16 | 浏览:7601
理财公司最新“画像”来了!
近日,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上半年理财业务报告陆续披露,同时,部分上市银行半年报也公开旗下理财公司业绩。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各类数据了解到,在经历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上半年,部分国有大行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缩水”,而一些股份行、城商行理财公司存续规模却实现大幅增长。业绩上看,多数已披露数据的理财公司实现净利润猛增。
上半年时点一过,行业规模变化立刻显现。券商中国记者独家了解到,进入7月后,包括国有行、股份行在内的业内规模排名前列的9家银行理财公司理财产品规模全数上升,7月“回血”约1.4万亿元。7月环比增幅均较此前扩大,部分公司单月增幅超以往多个月总量,创今年新高。
9家理财公司7月“回血”约1.4万亿
上半年跌宕的市场下,各类金融产品以往规模的高增速难以维系,能实现“稳健扩容”就属不易。
根据各资管行业最新存续规模数据,银行理财持续位于资管行业的规模首位。但其存续规模从去年末的29万亿,经过今年上半年的增长仅微增至29.15万亿,增速放缓。
据信托业协会、基金业协会、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末,信托规模为20.16万亿元;截至6月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26.79万亿元;7月末,私募管理规模为20.39万亿元,券商资管管理规模为7.36万亿元;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3.23万亿元。
但不温不火的局面现在已经改变。券商中国记者独家获悉,6月末时点一过,资金回流的行业惯例立刻显效。9家主要理财公司(“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旗下理财公司,招银、信银、光大、兴银4家股份行理财公司)的管理规模(仅以子公司管理口径计)全数上升,单月环比增幅均较之前扩大;甚至多家公司的单月增量超出此前数月总量,增幅创今年以来新高。
券商中国记者综合可信渠道统计,今年7月份,9家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共计增长约1.4万亿。具体来看,有3家理财公司规模增长2000亿以上,其中最多的一家大行理财公司增长近3000亿元;另有3家理财公司的规模增长在1000亿以上,平均增量为1500亿元。
可以说,银行理财下半年,开局形势良好。另据2022年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银行理财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截至6月末,投资者数量达9145.40万个,较去年末的8130万个增加近千万人。
6家理财公司上半年存续规模增长超10%
回到今年上半年理财公司的发展情况,近日陆续披露理财业务半年报或母行披露数据的公司已有10家,包括8家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旗下的理财公司,以及2家合资理财公司。其中,存续规模较年初增长超10%的有6家。
具体来看,券商中国记者梳理数据发现,信银理财、中邮理财、南银理财、杭银理财、徽银理财、招银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7家理财公司产品存续余额,较上年末实现增长;工银理财和农银理财2家国有行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较年初有所萎缩。
今年上半年,招银理财管理理财产品规模暂时位于“头把交椅”,6月末余额达2.88万亿元,但增速有所放缓,半年仅微增3.74%。另一家股份行理财公司——信银理财却成为上半年“黑马”之一,产品存续规模不仅首次突破万亿,达1.14万亿元,其规模较去年末增幅达39.45%。
中邮理财可谓是另一匹“黑马”,作为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公司,今年上半年该公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一路追赶其它国有行子公司。截至6月末已达8460.9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907.84亿元,增幅达29.11%。
然而,身处规模前列的两家国有行旗下公司——工银理财和农银理财,其存续规模却均有所下降。其中工银理财6月末规模为1.82万亿元,较去年末减少1981.13亿元,降幅9.8%;农银理财降幅7.77%,也较去年末减少1416.26亿元,6月末规模为1.68万亿元。
此外,作为城商行理财公司的南银理财、杭银理财和徽银理财,三家存续规模增幅均超过10%,分别较年初增长16.14%、15.71%和12%,6月末规模分别为3798.89亿、3549.07亿和2409.42亿元。
从各大理财公司的资产配置来看,虽然多数公司产品布局仍以固收类产品作为主流,但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理财公司权益资产的投资比例均实现增长,相较于去年末,权益类投资力度正在加大。而且,混合类产品的布局也有所增长。
具体来看,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信银理财、中邮理财、南银理财、徽银理财存续的固收类理财产品余额占比分别为90.34%、88.07%、96.86%、89.12%、98.6%、99.08%。而中邮理财、农银理财的混合类产品占比均超10%。
根据披露的穿透后资产类型配置情况,截至6月末,农银理财、中邮理财、信银理财、南银理财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均超过100亿元。此外,包括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在内的多数理财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占比较去年末均有所增长。
“权益”VS“固收”?合资理财资产配置各有所好
此次披露的理财业务半年报的还有两家合资理财公司,不过,相较于其他银行系理财公司,合资理财的存续规模显得更为“迷你”。
施罗德交银理财作为又一家开业的合资理财公司,于今年1月正式进入市场,其最新存续余额已超贝莱德建信理财,达34.1亿元。而贝莱德建信理财发展势头也并不慢,上半年存续余额较年初增长15.05%,达30.1亿元。
具体来看,按投资性质来划分“货架”,贝莱德建信理财其权益类产品占据绝对份额,余额为28.48亿元,占比高达94.61%;混合类产品约为1.62亿元,占比5.39%。需要提醒的是,贝莱德建信的产品线目前也已上线了固收类产品“贝裕”,但这只产品是在7月份发行的,一期募集金额达到25.45亿元。
理财资金投资方面,截至6月末,穿透后贝莱德建信的理财资金绝大比重投向权益类资产,这一部分高达91.25%;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5.16%,投向债券资产为3.59%。
再来看施罗德交银理财。截至6月末,其“货架”比较符合绝大部分理财公司共性,固收类理财产品“唱主角”,余额约为33.83亿元,占比高达99.2%;混合类产品余额约为2745万元,占比仅为0.8%。
理财资金持仓方面,施罗德交银理财的资产持仓则没有披露到细化的品种。截至6月末,穿透后的固收类资产占比为96.4%;权益类资产占比为1.1%;其他类资产(包括公募基金、代客境外理财投资 QDII)占比2.5%。
值得一提的是,若穿透前来看,施罗德交银的理财资金大量投向了由私募基金、资管产品和协议委外构成的资产管理产品类资产,穿透前这部分占比高达92%。
净利暴涨213%!部分银行理财业绩大增
除了理财公司最新存续规模,已披露的部分银行理财公司业绩“猛增”也是理财公司最新“画像”的又一重要特征。
截至8月25日,随着母行发布中报,招银理财、信银理财、中邮理财、平安理财、杭银理财、上银理财和南银理财,以及渝农商理财的上半年“成绩单”均浮出水面。8家公司中有5家净利润增幅超20%,有1家增幅甚至高达212.7%。
其中,招银理财仍属赚钱能力最强的理财公司之一,今年上半年营收达31.86亿元,净利润多达20.66亿元,居于5家公司榜首。值得一提的是,招银理财业绩增速同样不俗,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5.5%和32.7%。而今年存续产品实现高增速的信银理财,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表现不俗,分别实现18.92亿元和12.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6%和22.12%。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理财公司作为赚钱能力“黑马”,业绩表现令人惊艳。其中,杭银理财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44亿元,同比增长194.1%,实现净利润7.41亿元,同比增长212.7%,较去年同期利润翻了两番。目前唯一一家农商行理财公司——渝农商理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16亿元,较去年同期大赚184.2%。
另外,南银理财和中邮理财的净利润增幅均超过50%,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4.24亿元和6.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和50.1%。而今年3月15日开业的上银理财,在开业后不到3个月就实现4.1亿元营收和2.92亿元净利润。
然而,也有理财公司净利润并不如以往,平安理财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9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2亿元下降约52.2%,上半年净利润甚至落后于杭银理财和南银理财2家城商行理财公司。
不过,一个好的动态已经发生。平安理财总经理张东在今日平安银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平安理财目前的管理规模已经突破了一万亿大关。
此前平安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平安理财总资产74.56 亿元,净资产71.78亿元。此外,平安理财上半年还布局了绿色金融和ESG投资,推出行业首支日开型ESG混合类理财产品。
责编:杨喻程
理财公司最新“画像”来了!近日,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上半年理财业务报告陆续披露,同时,部分上市银行半年报也公开旗下理财公司业绩。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各类数据了解到,在经历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上半年,部分国有大行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缩水”,而一些
7月国有行和股份制行固收类产品收益率排行榜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旗下的“熠盈利之分行特供2号理财计划(南京分行专属)”、“悦盈利专享2003期”和“启臻逐月之颐享精选2102期理财计划(半年分红)”依次位居前三位,近六个月收益率分别为729%、389%和339%。
面对逾1600只产品破净,多家理财公司近日通过推文、漫画等多种形式科普理财净值化等相关金融知识,分析近期理财产品净值走低的原因,并建议投资者不必纠结短期净值的波动,不妨将投资视野放长远。投资者不宜纠结短期净值的波动,不妨将投资视野放宽放远,借助具备专业投研能力的理财产品,捕捉市场的好机遇。
从收益表现看,在排名前3的产品中,兴银理财独占两席,“天天万利宝稳利8号L款净值型理财产品A”、“天天万利宝稳利恒盈7号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第15期A”二季度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159%和1048%,位列榜单冠军和季军。
Wind数据显示,7月以来,共有16家银行理财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合计调研次数达213次,调研上市公司家数达208家(含同一公司被多次调研)。据联创电子8月8日晚间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873亿元,同比增长130%;
对此,理财公司应主动加强自身投研能力,为其配置最合适、风险收益比最好的资产,同时在销售环节中也要加强引导,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推荐适当的理财产品,并详细告知风险,做好投资者教育。业绩比较基准并非实际收益理财公司要提高投研能力除了据市场情况调整业绩比较基准外,理财公司在理财产品销售新规出台之后,对于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标注也更加详细、谨慎,并提示投资者业绩比较基准并非“预期收益率”。
财经新闻理财公司投资和交易人员不得直接持有境内外股票中国银保监会周四发布《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其中提到理财公司投资人员和交易人员不得直接持有、买卖境内外股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者员工持股计划的除外;不得从事与本机构有利益冲突的
银行存款以安全性高、流动性好著称,但是相应的收益率也是各种理财产品中最低的。目前银行存款的国家基准利率是整存整取一年期定期15%,二年期定期21%,三年期定期275%。银行存款和大额存单可以在基准利率上上浮不超过60~80个基点。
目前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比例很高,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占全部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约93%。各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会制定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并对每个产品进行评级,同时也会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评估。
运作模式上,除光大理财的“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8”和建信理财的“安享固收类按月定开式(最低持有5年)养老理财产品”为开放式净值型外,其余35款产品均为封闭式净值型。其中,建信理财的“安享固收类封闭式养老理财产品2022年第6期”无净值披露,因此有效统计样本共16款,统计截至时间为2022年8月9日。
一、【南财理财通】城商行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榜单本文榜单排名来自理财通AI全自动化实时排名,如您对数据有疑问,请在文末联系助理进一步核实。南银理财两只现金类产品“珠联壁合日日聚鑫”、“珠联壁合日日聚宝”上榜,七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48%、256%。
如果想有更高的利率,那么可以通过牺牲流通性来获得更高的利率。除了牺牲流通性也可以牺牲安全性,也就是说加大它的风险,大家都知道风险越高,投资的回报率也就越高,所以说当风险加大了之后,回报率也会加大。本文源自银行信息港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2022年银行理财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叠加一季度股债市场双重调整,银行理财历史上首次出现较大的净值压力。与理财产品较快的市场化投资运作转型不同,理财客户对理财净值的波动尚需时间适应。记者了解到,已有银行理财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由于银行“固收”理财是传统强项,收益率多数超过了同业存单,叠加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竞争,同业存单理财产品的销量可能不会如公募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那样火爆,整体销售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除了工银理财之外,今年以来还有招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发行同业存单类理财产品,产品预期收益率为2%-36%之间,募资规模则从20亿元到1000亿元不等,先后推向了市场。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贺梨萍8月20日上午,上海市举行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新闻发布会。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