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深度」为什么你买的银行理财都成了“刺客”?

时间:2022-08-18 20:19:26 | 浏览:854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净值化整改后,银行理财给客户的收益,主要取决于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情况,但是投资收益既与股市和债市走势相关,也同投资经理的投资策略息息相关。我建议投资者要提升对银行理财的认知,了解理财产品采用的投资策略,底层资产是什么,看过往业绩判断理财公司投研能力,综合这些因素来选择。”

记者 | 胡颖君

“截至2021年末,理财存量整改基本完成,具有刚兑性质的保本理财清零。”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上周末召开的“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

银行理财刚兑已成过去式,但投资者的刚兑预期却并未消除。

近期,理财产品因到期兑付收益频频不达标而引发业内关注。此前界面新闻曾报道,首家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到期理财产品中近八成未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与此同时,诸多在工银理财、兴银理财、交银理财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纷纷反映,其购买的产品到期收益并不理想。

据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封闭式产品中12380只产品披露了业绩比较基准,有9.42%的产品到期收益未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中枢。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到期的产品中,业绩未达标的产品数量接近1200只。

为何业绩不达标?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比较基准为数值型的理财产品是业绩不达标的重灾区,尤其是部分封闭式理财设置了相对较高的业绩基准,但客户到手收益却与基准偏离较大。

针对理财产品业绩不达标的原因,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上海冠苕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周毅钦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主要是权益投资显著拉低了产品收益所致,由此引发了一些舆情事件。

“今天年三月中旬后,理财产品净值有所反弹,总体企稳,但是对于将要到期的产品来说,债息安全垫尚不足以化解,因此也就会在现在时点曝出这些‘问题’。”周毅钦表示。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净值化整改后,银行理财给客户的收益,主要取决于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情况,但是投资收益既与股市和债市走势相关,也同投资经理的投资策略息息相关。

综合来说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市场因素,另一方面是理财公司。”廖志明表示,如果市场行情很好,但理财公司的投研很糟糕,比如投资经理的投资策略是完全错的,或者完全踩错了节奏,可能也会导致业绩不佳。而如果市场都是跌的,的确很难有所作为。

“如果是固收类理财,则可能主要取决于债券的收益。而目前债券收益都很低,如果当初产品在销售的时候给了一个比较高的业绩比较基准,但实际上要达到基准的难度是很大的。”廖志明说。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理财公司已着手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中银理财7月29日发布公告称,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公司拟于8月3日起对“中银理财-稳富(月月开)0102”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由 2.50%- 3.80%(年化)调整至 2.30%-3.60%(年化),即在原业绩基准基础上下调20个bp。

还有将单一业绩比较基准调整为区间业绩基准。例如,中银理财公告称,自8月1日起,将中银理财-稳富固收增强(9个月滚续)的业绩比较基准由3.85%(年化)调整至3.40%-4.40%(年化)。

综合来看,近期,全市场银行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也呈下降趋势。兴业证券陈绍兴团队在研报中指出,7月第一周全市场理财产品各期限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1个月 3.13%,3个月 3.41%,6个月 3.77%,1年4.12%。相较于前一周,3个月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降 0.23%,6个月理财产品下降 0.18%,1年期理财产品下降 0.03%。

监管漏洞待补

尽管已有理财公司根据市场情况下调部分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但仍有理财公司在业绩未达基准的情况下新发产品仍沿用较高的业绩比较基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排除是以较高的业绩基准来吸引客户,而这种做法其实是“钻了监管的空子”。

业绩比较基准如何设定?设定依据是什么?其实具有非常大的主观性,亦缺乏明确的政策监管。

廖志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部分业绩比较基准设定缺乏科学性。“如果设定了一个业绩比较基准,但实际业绩达不到,那它就不具备参考意义,尤其有些产品销售的时候经常设定一个很高的数字,最终客户到手收益是很低的,无异于是在欺骗客户。”

周毅钦表示,业绩比较基准使用不当是银行理财的老问题,不少银行都倾向于使用数值法且标记相对较高的业绩标准,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预期收益率这一隐性刚兑承诺对投资者的销售引导仍然较明显,各家机构之间的定价机制互相“参照”,最后也就水涨船高。这一方面说明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对投资者的教育仍然不到位,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未强制规范业绩比较基准要求。

去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办法明确强调,“不得使用未说明选择原因、测算依据或计算方法的业绩比较基准,单独或突出使用绝对数值、区间数值展示业绩比较基准”;同时明确“不得宣传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

但这仅仅是理财产品销售层面的规范条例。办法出台后,多数理财公司仅在产品说明书或展示页面中增加了一行“业绩比较基准的计算说明”。

“目前来看,各家理财公司可能都在规避销售新规中的禁止性规定,说了一些毫无作用的话。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业绩比较基准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廖志明建议,业绩比较基准达标率应该纳入监管考核,比如某只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若4次有3次都是严重偏离,或者说偏离达50%以上,说明业绩比较基准在当初设定的时候就有很大的问题。

“像公募基金这种问题就很少,即便它跟业绩基准也存在偏离的情况,这是因为公募基金的业绩基准不是具体的数值。”廖志明认为,银行理财应该全面摈弃具体数值或区间数值的业绩比较基准,转向以指数为基础的业绩比较基准体系指数为基础的业绩比较基准体系。“比如如果投资收益跟债券市场相关,业绩基准可以设置为某类债券指数。”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短期内扭转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刚兑预期并不现实,需要监管部门、市场主体、媒体、投资者多方一同努力。”周毅钦也认为,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建议监管部门要发布明确的业绩比较基准规范,引导理财机构采用相对收益目标刻画业绩基准,逐渐淡化绝对数值的使用。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目前的环境下如何挑选到合适的理财产品,避免遭遇“理财刺客”的袭击?

廖志明表示,真净值时代,普通老百姓买理财的难度也是上升的。“以前买理财,就看预期收益多少,最终可能获得收益就是多少,但现在不是了。我建议投资者要提升对银行理财的认知,了解理财产品采用的投资策略,底层资产是什么,看过往业绩判断理财公司投研能力,综合这些因素来选择。”

普益标准研究员苟海川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可以充分了解此类产品的历史业绩表现,如向理财经理咨询、通过官网查询等。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偏好选择产品,如风险偏好较低可以选择中低风险产品,风险偏好较高,可以选择中高风险产品。

相关资讯

银行理财净值终于止跌了!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不能买?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银行理财产品?

目前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比例很高,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占全部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约93%。各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会制定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并对每个产品进行评级,同时也会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评估。

银行理财产品也开始亏钱了!保本保息产品不复存在,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购买需要注意什么?

图片来源:摄图网资管新规今年起全面落地实施,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3月14日,福建银保监局发布的《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风险提示》指出,随着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净值面临波动风险,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原有的预期收益率不复存在。

买银行理财避免开“盲盒”,郭田勇、曾刚同建议,银行理财需建立专业评价体系

郭田勇认为,随着银行理财打破刚兑,理财产品也在逐渐针对中低风险、中等风险、偏高风险的客户分层分类,未来可能会去尝试满足各类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专家建言银行理财评价体系遵守“三原则”市场需要独立、客观、权威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在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客观公正、动态评级的基础上,帮助投资者在纷繁芜杂、规模庞大的理财产品中找到适合自身风险偏好与投资预期的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怎么买比较合适?怎么才能买到自己想要的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不同、期限不同,流动性好坏也不同。有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在到期之前一般都不能赎回,此时到期期限的长短就决定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高低。显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来说,最好就是选择可以随时赎回的理财产品,再不济也要选择到期时间或定期开放赎回时间较短的理财产品,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则不买或少买。

银行收300万罚单,银行理财产品安全吗?注意3个常见套路

虽然很多人还是比较相信银行和银行的工作人员,但也有很多人遇上过这样的问题,在银行办理存款的业务时,被误导,购买了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在这里提醒大家,我们在银行办理的相关业务,哪怕是为了提高收益,也要注意以下的几个套路。

银行理财纷纷下调业绩基准、发行数量也下降,理财市场暂时遇冷

8月以来,包括中银理财、招银理财、浦发银行、中原银行、深圳农商行等多家银行或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称,下调多款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幅度多为10BP或以上。贝塔研究院相关人士也对记者称,目前很多投资者的思维还是将业绩基准看作是未来会兑付的预期收益率,在理财产品收益未达标甚至破净时内心无法接受,并向监管机构投诉。

小心“理财刺客”三万元银行理财约四个月亏400元

事实上,不仅是李先生,不少网友在网络平台上晒出了自己购买理财产品亏损的经历,并直呼“被‘理财刺客’刺了一剑”。专家观点普益标准研究员雷文杰:投资者要理性地看待理财产品净值的短期波动,避免受情绪驱动,产生“羊群效应”。

理财市场观察 |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明显回落 投资者却比以往更谨慎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回落,投资者的心态是不是更积极了呢?她说,尽管近期市场回暖,但由于投资者切身领教了一把“市场有风险”,如今面对银行理财产品时,普遍比以往更谨慎了。资深市场人士刘煦然分析:“更多的产品创新、更加明确的产品定位,以及给投资者更加合理的风险收益偏好的回报比,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选择业务突围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何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也会亏损?理财集体换了新玩法,怎么办?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3600只银行理财产品录得负收益,产品累计净值在1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达到1200只。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今年以来,全市场已经有3600只银行理财产品未获正收益,属于普遍现象。

2022年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息,该选理财还是存款?

相比于银行存款利息而言,目前大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比较高,即便是一些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可以达到4%左右,如果是那些中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甚至可以达到6%以上。所以我建议,如果大家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而且收入能力比较低,假如这些理财资金出现部分损失对大家影响比较大,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大家的日常生活,那我建议大家不要随便购买这些理财产品,还是老老实实把钱放在银行里面存款吧。

1800余只银行理财破净,你买的理财产品亏了吗?

就收益波动原因来看,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产品投资的资产价格出现波动,近期受国际环境影响,不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均出现明显调整,使得理财收益率下跌;

银行理财业务违规被罚,叫好!个人理财产品选择比较,谨慎

因此,在进行投资前,建议投资者参阅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以确定该产品的投资范围,并判断该投资范围是否符合自己与家庭的投资偏好。因此,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包含这笔费用,但仍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阅读《产品说明书》,确认、比较超额业绩报酬等的费率,以便做出更适合的决定。

重磅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出手了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由于银行“固收”理财是传统强项,收益率多数超过了同业存单,叠加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竞争,同业存单理财产品的销量可能不会如公募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那样火爆,整体销售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除了工银理财之外,今年以来还有招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发行同业存单类理财产品,产品预期收益率为2%-36%之间,募资规模则从20亿元到1000亿元不等,先后推向了市场。

“破净”理财回血、在售产品收益率“跳涨”银行理财又行了?

在刘银平看来,此前大量理财产品“破净”,对理财子公司来说也是一次“预警”,未来需要做好相关工作,一方面是在权益类资产投资方面更加谨慎,另一方面在销售环节要加强产品的风险警示,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

20家银行理财子上半年净赚超170亿元 工银、农银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下滑

随着母行半年报披露完毕,理财子的业绩情况也一同揭晓。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共有20家上市银行发布了旗下理财子的二季度经营情况,合计实现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达7成。具体来看,在18家披露同比数据的理财子中,共有16家取得盈利正增长。招银理财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海信电视评测网今日驻马店远望谷股票行情网黄鹤楼旅游攻略煤炭期货网易烊千玺歌迷网钦州新闻头条网贵州旅游网陈飞宇影迷网金领冠奶粉评测网音响品牌网海南旅游网捷安特自行车京东方最新消息西铁城手表
大多数产品基本伴随着风险,也伴随着争议,比较靠谱的赚钱方式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比较合适,另外债券、基金、股票、期货、商品现货、外汇、房地产、保险、黄金也是投资理财不错的选择。
理财投资网 lemashi.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