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8 20:19:11 | 浏览:599
近段时间以来,包括农银理财、信银理财、中原银行等在内的多家机构均有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对于理财提前终止的原因,部分机构在公告中提及“后续市场不可控因素较强”“避免因管理规模下降造成投资损失”等因素。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净值化转型逐步推进,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可能还会出现。建议机构进一步提高自身投研能力,合理布局产品类型和投资方向。
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近段时间以来,多家机构接连发布公告称提前终止旗下理财产品。
8月5日,信银理财发布《信银理财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15号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称,经审慎评估,该公司决定于2022年8月9日提前终止本理财产品,同时关闭2022年8月9日的申购和赎回交易。根据产品说明书,该产品为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5.4%,2021年8月9日开始运作,首个赎回开放日是2022年8月9日。
在此之前,信银理财已于7月提前终止了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11号理财产品、12号理财产品、9号理财产品以及固盈象固收稳健半年定开1号理财产品等。
7月18日,农银理财发布公告称,计划于8月24日提前终止“农银同心·两年开放”价值精选第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新客新资金专享)。在调整之前,该产品计划到期日为2030年8月26日。
对于该产品后续安排,农银理财表示,将按照产品说明书约定在产品提前终止日后2个工作日内将理财产品本金及收益(如有)划转至投资者原账户。中国理财网信息显示,该产品起始日期为2020年8月26日,累计净值为1.073。
除此之外,还有多家银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运作。例如,8月以来,中原银行已发布公告称拟提前终止11款理财产品,日照银行拟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
机构:保护投资者权益
对于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原因,多家机构在公告中提及了市场环境变化,提前终止是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
信银理财称,经审慎评估理财产品目前投资情况,管理人认为提前终止产品比维持产品运作更有利于保护产品持有人的权益。农银理财则表示,因预计后续市场不可控因素较强,产品净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是为更好地提供产品服务,保障投资者权益。此外,日照银行在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中提到,避免因管理规模下降造成投资损失。
在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看来,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可能的原因包括:产品投资收益未达到预期,且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也难以达到预期收益;或是产品触发了提前终止条款,比如理财份额低于下限要求;个别银行未完成全部理财产品转型,新老产品交接运作可能会出现老产品提前终止运作的情况,不过未来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
某理财公司固收投资部负责人介绍,由于市场变化较快、产品规模过小、需要整合产品线等因素,可能会出现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但需提前在合同中约定且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刘银平认为,从整体来看,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占比较低,不会成为普遍现象。银行及理财公司应谨慎选择投资标的,还应设置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尤其是尽量避免设置难以达到的业绩比较基准。
普益标准研究员霍怡静认为,产品的净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将会灵活调整投资资金,影响产品管理规模,综合考虑客户诉求、经营成本和投资收益等方面,业绩表现不佳、净值波动大、管理规模小的产品提前终止属于正常现象。
编辑:叶松
目前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比例很高,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占全部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约93%。各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会制定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并对每个产品进行评级,同时也会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评估。
据央视财经,近段时间,有投资者收到了银行的通知,自己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根据银行公告,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营后,将在约定的几个工作日之内,把投资者的本金及收益返还到原账户。业内人士表示,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从预期收益型转变为净值型,部分产品提前终止运作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图片来源:摄图网资管新规今年起全面落地实施,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3月14日,福建银保监局发布的《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风险提示》指出,随着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净值面临波动风险,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原有的预期收益率不复存在。
银行存款以安全性高、流动性好著称,但是相应的收益率也是各种理财产品中最低的。目前银行存款的国家基准利率是整存整取一年期定期15%,二年期定期21%,三年期定期275%。银行存款和大额存单可以在基准利率上上浮不超过60~80个基点。
运作模式上,除光大理财的“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8”和建信理财的“安享固收类按月定开式(最低持有5年)养老理财产品”为开放式净值型外,其余35款产品均为封闭式净值型。其中,建信理财的“安享固收类封闭式养老理财产品2022年第6期”无净值披露,因此有效统计样本共16款,统计截至时间为2022年8月9日。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2022年银行理财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叠加一季度股债市场双重调整,银行理财历史上首次出现较大的净值压力。与理财产品较快的市场化投资运作转型不同,理财客户对理财净值的波动尚需时间适应。记者了解到,已有银行理财
一般情况下那些年化收益率低于3%的基本上都是非常安全的,这类理财产品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亏损,而且收益到期之后基本上都能够正常获得。而对那些年化收益率在3%~5%之间的理财产品,尽管这些理财产品有一定的风险,但风险非常小,到期之后基本上都能够连本带息拿回来。
买理财,本金亏了5000元近期,一批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进一步打破了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绝对保本的固有印象。有投资者提到,“买了某某银行一年期的理财产品,当时公布的年化利率是3%-8%,持有快一年了,本金竟然少了近5000。”
每经编辑:毕陆名今日,交行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约定条款,“天添息”结构性存款将于4月8日起提前终止。什么是结构性存款?结构性存款与保本型理财产品有啥区别?这篇文章将详细解答。交行:“天添息”结构性存款提前终止3月29日,交通银行发布关于“天
金融界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2019.10.7-2019.10.13)【本期摘要】本周银行共发行1907款理财产品 环比增加1396款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反弹至4.07%交行、华夏及民生银行的产品发行量位居前三交通银行134款产品平均预期最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缺货的原因,不少数码产品的价格一阵猛涨,比如说显卡以及部分品牌的手机。不少用户会发现,自己当年买的显卡或者手机,现在放在二手市场去买。但让让咋舌的是,不但新品涨价缺货,同时一些推出时间比较久的老产品,同样在二手市场非常吃香。
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不同、期限不同,流动性好坏也不同。有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在到期之前一般都不能赎回,此时到期期限的长短就决定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高低。显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来说,最好就是选择可以随时赎回的理财产品,再不济也要选择到期时间或定期开放赎回时间较短的理财产品,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则不买或少买。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回落,投资者的心态是不是更积极了呢?她说,尽管近期市场回暖,但由于投资者切身领教了一把“市场有风险”,如今面对银行理财产品时,普遍比以往更谨慎了。资深市场人士刘煦然分析:“更多的产品创新、更加明确的产品定位,以及给投资者更加合理的风险收益偏好的回报比,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选择业务突围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另有些稳健型投资者选择购买零钱理财这类的货币基金产品:“可以随时存取,风险又小,就是收益率相对低点”,比如某零钱理财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约在232%。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中提到,从投资理财行为的整体情况看,近两年有储蓄或投资行为的受访者中,6036%持有过存款类产品,5263%持有过银行理财产品,5139%投资过基金(非货币类),2914%买过货币类基金,2782%买过股票。
就收益波动原因来看,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产品投资的资产价格出现波动,近期受国际环境影响,不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均出现明显调整,使得理财收益率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