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3 03:42:21 | 浏览:6128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瀚文 黄兴利 北京报道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一众酒企们——“不会买理财的酒企不是好酒企。”
12月13日晚间,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迎驾贡酒”)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不超过2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委托理财期限为2021年12月13日起至2022年年度业绩董事会召开之日止。
事实上,除了迎驾贡酒,热衷于买理财的白酒上市公司还有他的徽酒“老乡”,古井贡酒和口子窖等也曾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这对于现金流充足的白酒企业来说无可厚非。但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如果企业只是单纯买理财,不如将钱分配给股东。”截至12月14日收盘,迎驾贡酒报每股75.44元,2021年其股价涨幅已约达120%。
理财净赚六千余万
仅在2021年,迎驾贡酒已经发布了两次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12月13日晚间,迎驾贡酒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不超过2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但就在今年4月,迎驾贡酒发布公告称将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对于这一理财议案,迎驾贡酒监事会认为:在不影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公司利用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能获得一定的投资效益,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水平,为公司股东谋取更多的投资回报。公司已经制定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有利于控制投资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公告显示,迎驾贡酒近12个月委托理财累计收益占其最近一年净利润6.86%,理财实际取得的收益6564万元,其实际投入的金额则高达84.9亿元。
据迎驾贡酒2021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3.3亿元,如果按照12月13日的公告,迎驾贡酒购买理财产品的可用额度已使用约17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在今年四季度,迎驾贡酒又新入手了近4亿元的理财产品。
迎驾贡酒近年来买理财的手笔越来越大。2018年至2020年,迎驾贡酒的财务报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一数据分别为1.5亿元、12.9亿元、7.9亿元——从今年25亿购买理财额度来看,今年同比大幅猛增216%。
迎驾贡酒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1.8亿元,同比增加42.6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亿元,同比增加80.84%。
12月14日,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酒作为现金流充分的酒企来说,一直有“现金奶牛”之称,在目前缺乏投资渠道,并且对于企业现金流要求极高的情况下,一些强势的酒企来购买理财,实际是一种投资保值的方式。
同时,蔡学飞认为,购买理财产品有利于酒企与银行之间保持良性互动,购买理财的行为也带有一定市场开发的倾向,对于企业向金融系统销售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截至记者发稿,迎驾贡酒方面并未就为何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的问题回复记者的采访函。
酒企的“财路”
“穷得只剩钱”的白酒企业中,乐得购买理财产品的不止迎驾贡酒一家。
它的徽酒同行古井贡酒也在今年12月7日发布公告,公布了公司具体购买理财的情况。在今年8月,古井贡酒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议案》,“同意公司在不影响募投项目进展的情况下,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45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公告显示,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尚未到期的金额共计44.2亿元。
与迎驾贡酒相比,古井贡酒更像是一个稳健型投资人。事实上,古井贡酒购买的理财产品确实符合“安全性高、流动性好”这个特点。公告显示,古井贡酒购买的理财产品均为保本浮动收益型,预计年化收益率在0.2%至4.38%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井贡酒购买的理财产品中,金额最大的一笔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亳州分行售出的汇利丰2021年第5798期对公定制人民币结构性存款,金额为24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0.2%至1.95%之间。
12月14日,银行工作的业内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国有行、股份制以及城商行的存款定价上限不一样,股份制银行定期上浮完可以将利率做到2.05%,在他看来,这笔24亿元的结构性存款尽管是在国有行,利率也有些偏低。
苏酒今世缘也是白酒企业中的“理财能手”。记者梳理发现,自今年1月以来,今世缘共发布6则关于委托理财的公告。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月14日,今世缘发布关于金额为18.56亿元的委托理财公告。今世缘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今世缘花在购买理财上的金额为29.2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0日这一数据为23.5亿元。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白酒的销售是基于其产能以及对经营策略的定位,而白酒企业相对来说除了持续品牌营销外,在技术研发等方面并没有更多资本支出的需求,但企业也不愿意将过多盈余进行再投资或分红,所以会选择进行购买理财产品等方式进行现金管理,实际上属于一种对固定资产的低效运用。”
当记者问到什么是高效运用时,沈萌表示,这并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根据机会成本原则,任何比理财产品收益率高的都更高效,如果公司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将资本分红给股东,由股东自己去做选择,而不是公司替股东选择低效方式。“除非有更具说服力的理由,比如购买理财做现金管理,只是为了在投资过程中的短期操作,但如果就是单纯买理财不如分配给股东。”沈萌补充说到。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新京报讯(见习记者 王真真)12月13日,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迎驾贡酒”)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不超过2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委托理财期限为2021年12月13日起至2022年年度业绩董事会召开之日止。迎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瀚文 黄兴利 北京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一众酒企们——“不会买理财的酒企不是好酒企。”12月13日晚间,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迎驾贡酒”)
迎驾贡酒延续了第一季度的涨势。8月24日晚,迎驾贡酒发布半年报,上半年营业收入20.86亿元,同比增加52.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1亿元,同比增加77.63%;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74元,同比增加76.19%。迎驾贡酒是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3日讯 今日,古井贡酒(000596.SZ)股价下跌,截至收盘报212.66元,跌幅4.60%,成交额9.98亿元,换手率1.22%,总市值979.62亿元。 古井贡酒13日发布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进展公告
证券代码:002027 证券简称:七喜控股公告编号:2016-015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七喜控股股份有限
证券代码:603056 证券简称:德邦股份 公告编号:2022-024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重要内容提示:● 委托理财受托方:银
谁能想到,看似平平无奇的“骑行”,能跟露营、飞盘一起,被网友合称为“2022年户外三件套”。如今,一半人在绿道骑行,一半人在草坪上露营、丢飞盘,已经成为了当代城市青年朋友圈的常态。从共享单车到新能源汽车,再到新国标电动车,出行行业各细分赛道
#自行车#说起自行车,相信大多数朋友都不会陌生,中国曾几何时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大国之一,自行车一度是中国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自行车逐渐开始小众化,然而就在最近自行车市场又开始走红,甚至于万元自行车都成了理财产品,然
|实习记者 王月竹3月8日,每日互动发布《2022年女程序员人群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女性在程序员群体中占比22.96%,年龄多集中在18-34岁。超八成女程序员达到中高消费水平,她们兴趣爱好广泛,热衷投资理财、养生锻炼
凤凰网财经深度栏目《启阳路4号》|出品文|木青10月12日,凤凰网财经报道称,韵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韵达”)长沙观沙岭服务站与二级代理点无法结清帐目,导致二级商拖欠投递员工资数月,大量快递票件积压。对于韵达来说,这并不是今年第一起
在结构性增长已成为白酒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行业“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的品质竞争时代迈向纵深。而在白酒行业的投资中,早已形成了茅台和其他的格局。2021年全年,贵州茅台各项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1季度,贵州茅台也实现收入322.9
挖贝网 8月19日消息,纳思达(002180)宣布,计划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30亿元的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适时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基金。截止到6月30日,纳思达拥有货币资金55.75亿元,已经购买理财产品金额
中新经纬8月27日电 (陈俊明)近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寒气论”刷爆社交网络,其中提到华为应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8月24日,上半年赚得
挖贝网5月3日,孩子王(301078)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9,431,199.60元,同比下滑2.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435,088.10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报告期内经营活动
环境(Environment)1、加速布局ESG领域,绿色金融类理财产品发行升温近年来,银行及理财公司持续推动绿色金融类理财产品布局,多方位挖掘绿色金融领域投资价值,助力绿色金融发展。今年以来,银行和银行理财公司纷纷推出绿色金融类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