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下,网上不断有“旅行社灭亡论”传出,说旅行社即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给旅游带来巨大冲击,直到今天,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还在继续,先后出现了大量企业裁员、停业、破产、倒闭,旅游从业人员大量失业...
疫情下,网上不断有“旅行社灭亡论”传出,说旅行社即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给旅游带来巨大冲击,直到今天,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还在继续,先后出现了大量企业裁员、停业、破产、倒闭,旅游从业人员大量失业,行业内重新洗牌,运行多年的经营模式开始受到质疑。
但是在疫情前,已经有许多旅游者不再选择旅行社,更多地选择户外或自驾游,他们认为跟随旅游团时间太紧张、行程太枯燥(看过我前面的文章就知道这种想法比较片面)。另外一些非法旅行社、黑导游的存在,使旅游者对旅行社不再信任,正规旅行社也遭受了无妄之灾,愿大家擦亮眼睛,明辨真假。
在此,讲一下传统旅行社是怎么赚钱的,探讨后疫情时代,旅行社如何转变盈利模式。当然,我确信,由于市场原因,旅行社的发展在未来是不会消失的。
这个图是不是好像在哪见过?没错就是前面讲“供应链关系”的图,按这个图依次讲一下各个阶段是怎么产生利润的。
第一阶段:旅游者在门市部报名的过程,这里的门市部指的是组团社下设的分支机构,也可以称为营业部或分销商,他们大部分以加盟为主,自负盈亏。门市部在从供应商那里采购过来的“交接价”,加上自己的利润,减去意外险、赠品等杂费,就是这个阶段的利润了。
但是由于旅游产品没有“知识产权”保护,致使产品同质化严重,所以这个阶段的利润真的很低,原来国内游利润二三百、出境游利润一两千、哪怕是一个短线游利润都至少有五十元,这段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是出境游“歇了”,国内游五十到一百的利润,短线游成本送人情,旅行社一言难尽啊。
第二阶段:供应商采购地接社的过程。首先投入大量资金向航空公司提前“切位”,以换取更低廉的交通费,再加上地接社那里采购过来的“交接价”和自己的利润,减去“渠道费”,就是这个阶段的利润了。
这个阶段由于供应商提前进行了“切位”,如果收不够预计数量的旅游者,就会产生“票损”,所以为了减少损失,供应商通常会在出发前48小时进行“甩位”,毕竟能少损失就少损失点吧。所以有些旅游者就是享受了这样的“福利”,以更低廉的价格享受了原本的服务,这个是要与“不合理低价团”和“零负团费”进行区分的。
这里要提示旅游者,“切位”获得的机票,旅行社在将名单录入航空公司系统后,是不能改签、退票的。
第三阶段:地接社采购旅游资源的过程(当然这里指定是一手地接),同供应商一样,为了换取更低廉的旅游资源,会投入大量资金向景区、住宿甚至车队提前“切位”,吃、住、行、门票等相加,减去“购物”和“自费”的预期收益产生成本,再加上自己的利润,销售给组团社或供应商。
同样这个阶段由于地接社提前进行了“切位”,如果收不够预计数量的旅游者,也就会产生“损失”,所以往往在旅游旺季即将结束的时候,会举行大规模“特价”旅游活动,这个是要与“特价团”和“购物团”进行区分的。
这里要提示旅游者,由于旅游大巴座位数量的限制,最佳旅游团人数为“50人”,当人数减少或增加的时候人均车位费就会相应增高,所以如果您是“独立成团”,一定要事先确认旅游者人数、出发时间、用餐、住宿等标准才能获取准确而又实惠的旅行社报价。
这就完了吗?是不是少了点什么?组团社总部是如何赚钱的呢?在OTA市场的冲击下,传统旅行社如何变现?后疫情时代,旅行社如何转变盈利模式?传统旅行社的盈利模式还能持续多久?咱们下篇文章继续说!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新冠疫情集中暴发,对旅游的冲击前所未有,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大量流失,一批人走了,一批人还坚持着,对于干旅游的人来说,旅行社更像是人生中一个服役的战场!对工作,我一直不曾放弃,写点什么,也许只是证明我还在!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